- 新闻详情 -

News Intro

如何在家门口过上好日子

来源:乡村振兴学院 | 浏览量:799 | 时间:2021-05-17

  曾几何时,“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”是中国农民最朴素的愿望,进城谋出路几乎成为唯一的致富途径,也由此产生了数以亿计的农民工。他们忍受骨肉分离,用自己的汗水改善了生活,也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。虽然他们工作生活在城市,却难以享受市民的待遇,经年累月的背井离乡还带来了留守儿童、留守老人等诸多社会问题,“融不进的城市,回不去的乡村”使得亿万农民工被梗阻在城市和农村之间。

  三农问题的本质是农民问题。解决农民问题,一条道路仍然是城镇化,将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,推动农民进城,而且必须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进城,解决后顾之忧的进城,扎下根留得住的进城。但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解题思路?

  早在2006年,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就给出了答案。他在《之江新语》中写道:在加快工业化、城市化,减少农民的同时,统筹城乡发展,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,把公共资源的投入由城市为主更多地向农村倾斜,把传统农业改造建设为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,能持续致富农民的高效生态农业,把传统的村落改造为让农民也能过上现代文明生活的农村新社区,把传统的农民改造为适应生产分工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。

  这一论断昭示着,解决农民问题还有一条同样必不可少的道路,就是要回归乡村。乡村是农民的家园,农业是农民的本业,乡村理应成为安居乐业的所在,乡村振兴更离不开生长于斯的亿万乡亲。而且,我国大国小农的国情决定了不管工业化、城镇化发展到哪一步,乡村都不可能消亡,即使我国城镇化率达到了70%,也还会有四五亿人生活在乡村,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将互促共生。

  在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,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“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,促进农业高质高效、乡村宜居宜业、农民富裕富足。”进一步为我们描绘了“两高两宜两富”的乡村振兴美好蓝图,也更加让我们坚信,乡村振兴不仅大有可为,而且大有前途。

  从现代农业看,伴随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,土地流转、合作经营、大机械作业等适应生产力要求的生产方式成为可能,劳动生产率、土地产出率大为提升,农民跳出一亩三分地,告别“面朝黄土背朝天”,农业现代化、高效益不再是梦;从新兴产业看,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绿色食品、优美环境成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重要期待,而乡村正是生态产品的重要供给者,在“两山”理念的指引下,近年来不仅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,更带动了乡村旅游、休闲农业、绿色康养等新兴产业的发展,生态美、产业兴、百姓富的乡村可持续发展之路越走越广。

  过了一山再登一峰,跨过一沟再越一壑。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,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下去,乡村就一定会成为美丽宜人、业兴人和的美好家园。